鐵屋裡擊鼓,幽冥中點燈

創設於2014年,是一個標榜獨立精神和批判意識的評論園地,關懷在地公共議題,提供深度分析的評論,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。

Tag: 公民社會

  • 林宏祥/反思2015年政治

    林宏祥/反思2015年政治

    追溯過去七年,民聯成立的意義不僅僅是「在野黨的結盟」,更是跨族群、宗教政治的一大步。須知,我們處在一個族群之間充斥猜忌、偏見的社會,一個「林吉祥罵馬來人懶惰」和「馬哈迪罵馬來人懶惰」效果迥異的現實裡。今天,我們仍需借助某些德高望重的領袖威望,去遊說對方的群眾。張念群當年未戴頭巾進入祈禱室的風波,具備宗教形象的聶阿茲一句話,在穆斯林社群的效果不就勝過林吉祥的十篇文告嗎? 繼續閲讀 »
  • 何啟良/民意與空間:2015年大選後的新加坡公民社會

    何啟良/民意與空間:2015年大選後的新加坡公民社會

    非政府組織其實已經成為東南亞推進民主化進程的重要力量。事實上,一些東南亞國家公民的平等和民主意識有所增強,社會的彈性和活力有所增加,民主政治環境獲得明顯改善,這些都與公民社會的崛起脫不了關係。無論從那一個面向——政府思維、人民思維、公民社會思維——來看,新加坡公民社會的前景並不樂觀。新加坡中產階層是很特殊的一群。長期以來在強大的政府庇護下成長,已經養成一種極為依賴的性格,個人缺乏獨立人格不說,群體也缺乏一種群體獨立的思考。反對黨也避免不了這種缺陷。 繼續閲讀 »
  • 江偉俊/當社運被政黨綁架

    江偉俊/當社運被政黨綁架

    社會運動本就強調自主性與獨立性,方能取得群眾信賴,針對各類社會議題發聲。這並不表示社運與政運難以協作互動,而是強調合作時的主體性,以及平等的合作平臺。否則,社運猶如被政黨綁架,在政黨輪替的優先目標下,無條件為在野黨提供服務。此刻,納吉政權醜聞不斷與民聯的分裂造成國內政局動蕩,各類社會議題重新湧現,正考驗公民社會力量,如何呼應與帶領民意,推進民主轉型與社會變革。 繼續閲讀 »
  • 潘永強/李光耀不如蔣經國

    潘永強/李光耀不如蔣經國

    新加坡文明有序,規範理性,但先進國家不會欣賞新加坡模式,因爲這裡沒有公民社會,沒有地方傳統,沒有文化生機,沒有社會活力,沒有同情寬容,沒有新聞自由,沒有道德追求,沒有關懷弱勢。這些普世價值都在嚴峻無情的監控下消失殆盡。表面上,它清潔舒適,宜居城市,富裕穩定,但不是一個偉大社會、一個偉大國家。它只有工具理性、功利現實、專業傲慢、教條僵化。 繼續閲讀 »
  • 江偉俊/跨族群的想像與現實

    江偉俊/跨族群的想像與現實

    跨族群的想像是對社會改革的一種期待,本就無可厚非。然而,公民組織在推行任何跨族群議程的當兒,須謹記族群交流應以尊重差異、尋找共同點爲前提,否則巧成拙,加深族群之間的成見與誤解。組織活動與社運之成敗,胥視其目的達成與否,跨族群僅是其一方式與手段。切勿將之上升至唯一真理,那只會自繫緊箍咒,反而阻礙了組織與社會發展。 繼續閲讀 »
  • 閻靖靖/穹頂之下,霧霾之外

    閻靖靖/穹頂之下,霧霾之外

    《穹頂之下》引發的討論焦點,折射出政府和民間的權力關係、感性震撼之外的理性學術論辯、不同階層對社會發展的意見分歧,以及公民社會監督政府的嘗試。鑑於該片已在如許層面引出大量優質討論,與其說它「喚醒民眾關注污染」,不如說它正參與開拓一個更理性、專業、多元的言論空間——對於充斥著情感宣洩和「大字報」式評論的社會而言,這恐怕並不遜於它對霧霾治理的貢獻。 繼續閲讀 »
  • 潘永强/從斷崖有路到亮燈新路

    潘永强/從斷崖有路到亮燈新路

    在政治和社會轉型的階段,擺在前面的正是一個大場景的社會舞臺,是各類人物粉墨登場的絕佳時刻。華團領袖的培養不難,但社會企業家的崛起,以及他們在關鍵時刻的突破格局、扭轉方向的意義,才是格外重要。除了客觀結構條件的配合,也需要行動者的主觀意志與能力,我相信未來書寫大馬社會轉型的文獻中,將會特別重視社會企業家在這段時期的重大作用。 繼續閲讀 »
  • 周澤南/水災過後,綠色運動也沒頂了嗎?

    周澤南/水災過後,綠色運動也沒頂了嗎?

    監督是一種學習、認識和毅力,不是溫情的輸送、悲情的消費或激情的口號。不當領導、政黨綁架等因素,導致馬來西亞某些環境運動團體逐漸從名聲狼藉到銷聲匿迹,以致對大水災等重大環保課題無動於衷,也不啻說明:綠色運動短暫的動員基礎,繫於感性的、族群的、地方性的因素,甚於理性的、跨族群的、全國性的元素。 繼續閲讀 »